“2012年云南省开始实施中考改革,改为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但经过一年的试行,我们发现存在许多弊端。”在红河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中,省人大代表、红河州个旧市和平小学校长马恒斌建议:恢复原来的中考制度。
新模式科目多 学生压力过大
马恒斌指出,现在中考科目从7门增至11门,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令许多学生苦不堪言。学生压力大,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马恒斌认为改革未到达预期目标。
他还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难度小,试题区分度不大,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优秀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降低了教学难度,部分优秀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各州市成绩标准参差不齐
“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11门学科中,除省抽考的3门学科外,其余学科均由各州市自行命题,试题难度参差不齐,成绩差异较大。我们在录取外地学生时,不能真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比较。”马恒斌认为,成绩标准不一,跨州市招生容易导致不公平。
学生学习科目多、压力大;各州市自行命题,标准差异较大。基于这些问题,马恒斌认为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弊大于利。因此建议恢复以中考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优质生源的依据。
教师代表:有弊端但不建议回到以前
“现在的中考考11门科目确实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负担重。考的课程越来越多,我们这些中学老师工作量也增加,压力也很大。”来自玉溪新平县二中的人大代表何琼仙说,现在实行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式,对于县一级的初中来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对新考核的素质教育模式不在乎,县级的中学教学资源也难以满足要求,很多方面都没有可操作性。
同时,何琼仙也肯定了改革后的中考模式,她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现在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像我们教师、在我们这样的学校,最后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考核标准。”
11门科目不仅让学生们吃不消,也让老师们喘不过气来。何琼仙向记者吐露,现在不但学生没减负,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何琼仙认为,要解决这样的弊端可以考虑对于人才的选拔还是以以前考的7门科目为主,但也不能完全恢复到以前。
同样身为教师的人大代表魏永宓则认为,现在的中考考核科目集中,学生压力很大。对于州县的中考为何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她认为一部分原因是原来的教育资源没有配备好。
“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虽说现在的中考模式可以让孩子全面发展,但科目太多也会导致学生无法跟上进度。”魏永宓表示,对于县级中学要一步步扶持,将师资配全,各个科目的建设逐渐到位。改革过程中总是会有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魏永宓始终认为中考的改革是在前进,没有必要恢复到以前的中考模式。
学生:学到很多知识 但真累
去年刚考上高中的小吴同学向记者诉苦时说,自从中考教育改革后,从初二开始每天晚上都会学习到很晚。小吴同学回忆说当时感觉非常累,上了高中后轻松了不少,因为很多知识都已经在初中时候打下了基础。
家长 褒贬不一
“科目从7门增加到11门,孩子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熬到一两点钟。”市民周女士说,自己的孩子正读初二年级,课业负担很重。家长张女士也认为,初中生的年龄尚小,考11门负担太重,希望能够在增加科目的同时适当降低命题难度。
而市民李女士却持看好的态度。“我儿子11门科目都可以保持较好的成绩,知识面也很广泛。”李女士认为,多学一些知识总是有好处的。